找到相关内容82篇,用时4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止观禅修营心得分享

    法的最终实相,始能断除无始劫来的扭曲知见和恼人习气。」所以,得到禅定後并非大事已毕,而是要以此定力所养成的专注、明晰为利器,去观察万法实相--空性。这就是佛法结合禅定智慧,所谓「止观双运」的修持方式...生起的心理状态,堪称妨碍我们证得禅定的二大公敌。昏沈介於清醒睡眠之间,使得行者在习定时对於所执持的所缘(即目标,如呼吸、佛号……等)难以清晰地掌握,有时竟因而进入了梦乡。「掉举」为佛教术语,是一种...

    纪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746137.html
  • 初果退见问题初探

    lsquo;退见’的可能性愈小。因地慧解定力浅薄的人,见道之后,更应精勤修习禅定智慧,充实、丰富‘自力’的成分,不然退堕为凡夫,仍然很有可能。”[注二...rdquo;的情况,乃是昭昭著著地存在于原始经典之中。这样的初果,由于自力不足,但凭信心得断三结,当然可能会由于信心的退失而导致疑惑、邪见复生;但是当然也可能就此深入法海,解脱具足。   信心智慧相生...

    温金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3262374.html
  • 佛陀的教育方法理想

    治疗身心上的疾病和痛苦,使潜在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。  禅定并非佛教所特有,印度敦及中国的道教也有甚深的禅定。但佛教却是尤为重视禅定的修习,各种法门虽看似千差万别,但无不因定生慧,关於禅定智慧的书籍更是...佛陀的教育方法理想  明 源  佛陀被称为伟大的教育家,他的教育方法无处不放射出慈悲智慧的光芒,其中最突出的教育方法大致有如下三方面:  一、有教无类,诲人不倦  「如来大悲心无有限量,欲令...

    明 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2164633.html
  • 衍慈法师:佛教慈善公益事业

    为主,成佛先度众生是最高目标。“六度”包括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智慧六个方面。第一度就是布施,是由凡夫入圣位,到达涅槃彼岸的必行之路。布施有三层意义:一是法施,即是佛法的传播;二是财施,即以财物...衍慈法师:佛教慈善公益事业  佛教“慈悲”为怀,所谓“慈悲”,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七中说:“大慈一切众生乐,大悲拔一切众生苦。” “慈”是无缘大慈,给世界所有的众生温暖、幸福快乐;“悲”是同体...

    衍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374729.html
  • 衍慈法师:佛教慈善如何走进心灵

    大乘菩萨行以修“六度”为主,成佛先度众生是最高目标。“六度”包括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智慧六个方面。第一度就是布施,是由凡夫入圣位,到达涅槃彼岸的必行之路。布施有三层意义:一是法施,即是佛法的...衍慈法师:佛教慈善如何走进心灵  佛教“慈悲为怀”,所谓“慈悲”,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七中说:“大慈一切众生乐,大悲拔一切众生苦。”“慈”是无缘大慈,给世界所有的众生温暖、幸福快乐;“悲”是同体...

    衍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374730.html
  • 具德和尚之家风

    时间一长,具德和尚发现,苏师之“息养”之方,本于天台宗之“小止观”(止观为佛教术语。即禅定智慧的合称。指抑制心理因俗念而产生的妄想,使心保持平静、稳定,以集中心思去观察和思维,达到佛教的智慧境地。天台...张岱之族弟,从小随父兄移居杭州,既不善章句儒学,又不好经营生计,“喜黄冠导引之士游”。后在吴山紫阳洞遇到一位苏姓道人,终日瞑目危坐,有人同他说话,他也不理,见男女围绕在他身边,挥走他们,众人对他莫测...

    甸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2276923.html
  • 简述佛教的神通

    其实,它真的那么神秘吗?从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的因缘来看,从他次第证得如意通、宿命通、天耳通、天眼通、他心通、漏尽通等神通可知,这种自在变化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修习禅定智慧所获得。   当然,如《...一种通过修炼而成就的技术。虽然获得神通的方式有许多种,但重点还是在于禅定所发起的神通。但是,许多人以为入定就能产生神通也是错误的。   由此可见,佛教对神通有着严格的定义,也有系统的理论修习方法,只...

    徐晓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1084658.html
  • 刘贵杰:僧肇思想之基础(2)

    定慧之名,非同外之称也。若称生同内,有称非同;若称生同外,称非我也”[121]。  圣人潜心观照,至其绝对之境则无所不同,既已无所不同,则必无所不一,事相均已贞定为一,则无禅定智慧之名。禅定智慧乃强加之名而已。若此二名系绝对之境所由生,则已有称谓,有称谓则有二致,而非贞定恒一。   p. 340  若禅定智慧为外加之名,则此名亦不符其实。易言之,圣智真谛无相之理冥符一致,此绝对境界必超越名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2544308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特色-禅禅宗

    及极端的享乐主义。释迦牟尼,综合了这两种极端而倡导不苦不乐的中道主义。佛教到了中国,为了顺应儒家所注重的伦常关系道家放任自然,便以戒律精神来配合儒家的道德生活,复以禅定智慧的内容,诱导道家的自然主义。戒律,使得佛教徒的生活,正直清净,禅定智慧,能使修行者的内心,获得宁静自在。因此,习禅者就不会因为放任自然,而变成逃避现实或玩世不恭的消极份子,也不会由於拘泥於戒律的细则,而变成 化的宗教工具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04855605.html
  • 净空法师佛教教育思想初探

    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智慧六个科目。吾人行菩萨道,第一要修“布施”;布施有财、法、无畏施三种。财施又分“内财”“外财”,外财是指在外面赚钱,供养一家人,内财是用自己体力、时间智慧为民众服务。“持戒...教育。当时觉得非常惊讶,因为过去的印象,一直觉得佛教是“宗教”的一种,后来经过几年的了解研究,才真正体会佛教的确是一种对宇宙人生智慧的“教育”。很多人把佛菩萨当“神明”来膜拜,甚至“神佛”不分,或...

    张有恒

    |教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41200278.html